為貫徹落實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決策部署,四川振興集團于2021年底承接了經信廳、科技廳出資的20戶經營性國有資產。為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內生潛力,發揮科技與金融的協同效應,助力構建四川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,經財政廳批準,由四川產業振興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全資發起設立,注冊資本20億,整合經信廳、科技廳劃轉的9家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。9家科研院所資產總額超40億元,凈資產超30億元,在職職工總人數約2900人。
緊緊圍繞四川振興集團“12345”發展戰略,強化行研支撐和科創支撐,產研院牢記“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,集聚產業創新驅動發展”的使命,對標江蘇、深圳先進新型研發機構,聚焦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探索兩大領域,突出市場化、產業化、資本化屬性,構建集應用技術研發和轉移、科技咨詢、檢驗檢測、產業孵化、科技金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,著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、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相融合。到2027年末,力爭實現營業收入突破60億元,利潤總額突破10億元,培育3-5家上市企業,著力建設西部生物發酵、西部檢驗檢測、精細化工生產、固廢資源利用、特種泵閥研發、核電密封生產和智能制造等7個特色產業基地。
強化科技布局,豐碩成果儲備。立足新發展階段,全面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,聚焦機械、化工、輕工、建材、絲綢、紡織、食品等傳統領域,布局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領域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提升自主創新水平,加強產業發展科技儲備。歷年來共承擔國家、省級科技攻關項目近千項,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項300余項,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近500件,制定并頒布國際標準1項,國家及行業標準40項,部分項目成果已達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。
深耕產業技術,厚植平臺優勢。實施高能級平臺建設,增強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功能,完善協同創新體系,開展產業共性、關鍵和前沿性技術攻關,深化產業功能布局。以產業振興基金為先導,建設集金融投資、工程建設、產業規劃、產品開發、科技創新、運營管理、高端設備制造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系統服務體系。建有各類國家、省級平臺57個,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、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、國家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3個,省工業創新中心4個、省級技術中心5個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、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,省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8個,省級生產力服務中心3個,創新研發基地2個,牽頭及參與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技術創新聯盟24個。目前擁有機械行業工程設計甲級資質,市政行業專業甲級資質,房屋建筑工程監理甲級資質,工程咨詢甲級咨信,石油天然氣行業、農林行業、建材行業、建筑工程、市政行業專業、環境工程專業、工程設計專業、工程造價咨詢等多個乙級資質。
加速成果轉化,培育龍頭企業。全面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引領支撐產業發展,打造拳頭產品,培育龍頭企業。川機集團成功孵化省屬科研院所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密控股(股票代碼300470.SZ),其主營的機械密封等裝備制造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,成為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,入選中國制造隱形冠軍。省精化院下屬精事達公司研發生產的環保型阻燃劑在技術實力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領先,產品出口遠銷荷蘭、德國、美國、比利時等多個國家和地區。省食研院下屬金開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曲酸生產基地,推動實現多個“世界首個”“全國首創”產業技術突破,產品廣泛運用于國際一線化妝品中。省輕工院作為省內檢驗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,已實現食品行業全產業鏈服務,基因檢測技術研發為行業技術革新提供新動能,年檢測量位于全國行業前列。
引育菁英團隊,強化人才引領。堅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,圍繞治蜀興川謀篇布局,建立以科技項目、成果轉化、孵化平臺等為紐帶的人才集聚流動機制,以產業對接帶動人才引進。打造“金融+科技+應用”的育人新模式,以“平臺、項目、人才、資金”一體化布局,建立長效的激勵約束機制,積極探索期權、技術入股、股權獎勵、分紅激勵等多種形式的激勵,激發金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,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。下屬科研院所經過多年沉淀,逐步建立了以項目為紐帶、平臺為依托的科技人才引進、培養、使用模式,在特色領域培養了一批學術技術帶頭人、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。現有高級及以上技術職稱人員200余人,省學術技術帶頭人、突出貢獻專家及各類人才計劃20人,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5人。
未來,產研院將立足全球視野、把握時代脈搏,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,緊跟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方向,全力服務省委“四步同化、城鄉融合、五區共興”戰略部署,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構建四川現代化工業體系發展機遇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,打造全國一流先進新型產研院,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,掀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,為“振興四川產業,促進天府創新”發揮技術支撐、貢獻科技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