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形勢下,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困難、走向更輝煌的未來,需要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,在愛國、創新、誠信、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,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。
第一,愛國是價值引領原動力。
中國企業家總體上始終胸懷實業救國、民族振興的愛國熱忱。從洋務運動時期的“挽回利權、爭勝洋商”,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“發展實業、拯救中華”,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的“濟世安邦、利國利民”,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“愛國敬業、追求卓越”,先后涌現出了張謇、盧作孚、劉鴻生、陳光甫、榮毅仁、張瑞敏、宗慶后等一大批致力于實業報國的優秀企業家。
盧作孚在《超個人成功的事業,超賺錢主義的生意》一文中表明了自己創建企業的目的:“我們做生產事業的目的,不是純為賺錢,更不是分贓式地把賺的錢完全分掉,乃是要將它運用到社會上去,擴大幫助社會的范圍。”這種愛國情懷始終是中國企業家精神的特有價值觀和原動力,也使其不同于以市場逐利為首要目的的早期西方企業家。
企業可以無國界,但企業家有祖國。新時代,要增強愛國情懷,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、民族興盛、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,主動為國擔當、為國分憂,帶領企業奮力拼搏、力爭一流,實現質量更好、效益更高、競爭力更強、影響力更大的發展。歸根結底,就是要強化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,引導企業家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。
第二,創新是價值創造驅動力。
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,企業家的工作是創造性的破壞,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。經驗表明,創新型企業家精神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,也是引領改革發展的主要動力。
在中國,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企業家搏擊市場的發展史,也是激發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生動實踐史。一大批企業家大膽探索、銳意改革、不斷創新,為積累創造就業崗位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當前,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嚴峻形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企業家要勇于創新,當創新發展的探索者、組織者、引領者,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、技術創新、市場創新,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,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,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。
只有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、創業、創造動能,才能不斷增強中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、競爭力。為此,要依法保護企業家拓展創新空間,持續推進產品創新、技術創新、商業模式創新、管理創新、制度創新;要優化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、市場環境、政務環境和法治環境,為孕育企業家創新精神培植沃土;要營造崇尚創新、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、激勵干事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。
第三,誠信是基本道德基石。
自古以來,經商者就講究誠信為本,提倡“生財有大道,以義為利,不以利為利”。張謇認為,吾國人重利輕義,每多不法行為,不知茍得之財,縱能逃法律上懲罰,斷不能免道德上之制裁。
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,更是企業家精神的基本道德基石。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,一些企業經營者漠視誠信底線,不僅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,還危及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與人身安全。
新時代,企業家要做誠信守法的表率,帶動全社會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提升。弘揚企業家精神,就要強化誠信意識,自覺依法合規經營,主動抵制逃稅漏稅、走私販私、制假販假、污染環境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,不做偷工減料、缺斤短兩、以次充好等虧心事;就要健全企業家誠信經營激勵約束機制,建立企業家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,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,督促企業家自覺誠信守法、以信立業。
第四,社會責任是價值實現關鍵點。
企業家社會責任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,從陶朱、子貢、白圭到徽商、晉商等,無不具有救世濟民的遠大抱負,努力踐行“立己立人,達己達人”。
懷著“言商仍向儒”的崇高道德理想并獲得實業成功的張謇,堅持“父教育而母實業”的救國主張,先后創立各類學校達數百所。這些活動所需的大量資金,主要來自經營利潤分配。
現代社會,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:企業不僅是經濟活動的組織者,也是人力資本和環境資源的耗損者;企業不僅是一個經濟組織單位,也應該是一個社會和環境組織單位。管理學家卡羅爾強調,企業社會責任包含在特定時期內社會對經濟組織經濟上的、法律上的、倫理上的和慈善上的期望。企業不僅應以財富增長為目標,更應強調以為股東、員工、顧客和社會創造最大價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。
在這些社會責任中,創造就業崗位、關愛員工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主要內容。疫情當下,企業家要承擔社會責任,努力穩定就業崗位,關心員工健康,同員工攜手渡過難關。
同時,要進一步增強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,引導和支持企業家奉獻愛心,參與光彩事業、公益慈善事業等活動,并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、促進就業、關愛員工、依法納稅、節約資源、保護生態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;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家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,完善企業家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。
第五,國際視野是現代化必備素質。
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經濟舞臺中央,中國企業也在不斷走出去,成為中國經濟的代言人。由此,企業家的國際化思維和視野至關重要。
國際化思維是指企業家要有全球眼光、全球格局,勇于拓展國際市場、擁有國際化產品、打造國際化品牌。擁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,不僅意味著對全球市場競爭和資源調配要有充分應對準備,更意味著要深入了解國際政治、文化以及擁有善于整合全球市場資源的能力。要在參與國際標準競爭中、在開放創新中打造企業國際化的產業鏈和創新鏈,在為企業爭得話語權之余彰顯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主體地位。
當前,在保護主義上升、世界經濟低迷、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,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,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,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,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,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,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。
長遠來看,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,各國分工合作、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。中國企業家要拓展國際視野,立足中國、放眼世界,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,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,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,提高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,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。(施祖留 作者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)